“中华人民共和国”何时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是谁提出来的?是怎么确定下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日是1949年9月21日还是
本文列举了几种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日的观点,可以开阔我们的知识视野。
张奚若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
各解放区农民团体代表王国权在《参加新政协和开国大典的回忆》一文中记载:“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第一次筹备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会议开始时,毛泽东同志致词,最后他呼了三个口号,其中一个口号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万岁。”
“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这一提法并没有得到认同。
首先是
黄炎培也有不同意见。据中国民主促进会代表雷洁琼回忆:“对国家名称问题,许多人主张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这个名称,黄炎培主张用‘中华人民民主国’,但张奚若说不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好,因为人民是指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这个概念已经把民主的意思表达出来,不必再重复写上民主两字,最后我们采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名称。”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国名,是
观点一:1949年9月21日诞生。
在后来的很多影视作品里,都把这句话误用为毛主席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的中央人民政府公报中,这是一种艺术创作,与史实不符,也造成了公众长期以来的模糊认识。
毛主席在开幕词中还表示:“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他在开幕词最后喊了四个口号,其中第三个口号第一次明确地喊出:“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有意见认为,毛泽东主席在开幕式上的这番论述和这句口号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日是1949年9月21日,新中国诞生在10月1日之前的一个星期。
但这种观点有一个缺陷:一个国家的成立,不应该凭一个口号、一个组织宣布就成立的,而是要经过一套完整的法律程序,比如,要有一个完整的中央政府和有效的组织机构。
毛泽东是在第一届政协闭幕会上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
观点二:1949年9月30日诞生。
此前,大会已经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和共同纲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文件,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国歌、国旗、纪年四个决议案,中国民主同盟代表费孝通认为,这“完成了建立一个新中国的基本工作”。
在与会人员心目中,这就意味着一个全新国家的诞生。
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工作人员沙里在《我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所见所闻》一文中回忆:“1949年9月30日这一天下午,是一届政协的第八次大会……600多名代表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排着长队依次通过主席台前的票箱,投下这神圣的一票。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瞬间,标志着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企盼已久的‘建立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了。”
中国民主建国会代表孙起孟在《曙光从东方升起》一文中回忆道:“我只想说9月30日闭幕的动人情境。那天,我和其他代表一样,是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进入会场的。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喜讯尽快传播到全国和世界各地,似乎觉得会议程序进行得越快越好;然而,唯恐参与这样盛会的幸福际遇不久消失,又希望会议程序进行得慢一些好。”
朱德副主席在9月30日的闭幕词中明确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工作,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我们全体一致,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既然能够团结一致,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就一定能够团结一致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国家引导到繁荣昌盛的境地。”朱德副主席在闭幕词最后的四个口号中,明确喊出了“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有意见认为,朱德副主席在闭幕式上的这番论述和这句口号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日是1949年的9月30日,比10月1日整整提前了一天时间。
也有人对这种观点提出异议:虽然9月30日已经选举出了中央人民政府,但一般一个新国家的诞生,都需要一个仪式向世界宣布她的诞生。
很多参加了庆祝仪式的代表认为这个庆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纪念日。即使过了50余年,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代表黄静汶在2000年写的《回忆参加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一文中仍然说:“国家纪年遵照公历,即1949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纪念日。”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转载自陇南党建网)